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首頁 > 地方要聞 > 學思踐悟 > 正文

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二十大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進行了宏觀展望,重點部署了未來5年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常規和非常規安全事件隨時可能發生。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加快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創造良好安全環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安全保障。

一、中國式現代化應急管理的理論闡述

中國式現代化應急管理的意涵

中國式現代化應急管理既有各國應急管理現代化進程中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共同特征”是指應急管理現代化的程度,而“中國特色”更多強調應急管理現代化的過程和結果,在程度上達到甚至超過發達國家,在過程和結果上與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截然不同。中國式現代化應急管理的領導力量是中國共產黨,依靠力量是全黨全國人民群眾和各界社會力量,以統籌發展與安全為路徑,強化重大風險防控并有力應對重大災害事故,以保障14億多中國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升人民幸福感和安全感為使命和目標,努力使中國式現代化應急管理成為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標志。

中國式現代化應急管理的特點

一是體現了應急管理的時代化特征。中國式現代化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應急管理的現代化發展理念與其高度統一。應急管理需要在不斷適應新形勢、新挑戰的過程中創新管理方式和技術手段,協調各方面力量和資源,構建創新、協調、智能、高效的應急管理體系,實現應急管理的可持續發展,讓人民群眾共享平安生活,讓經濟社會各主體共享安全發展環境。

二是加速了應急管理的科技化進程。中國式現代化強調推動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全面協調發展,應急管理亟須借助科技手段和文化傳播提升應急管理成效。隨著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技術的廣泛應用,應急管理可以更好地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高預警預判、風險評估等方面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及時性,推動應急管理的科技化進程。另外加強安全文化的全民普及,能夠提升應急管理的整體成效。

三是推動了應急管理的制度化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強調建立現代化治理體系,應急管理的制度化建設是現代化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急管理需要進一步完整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科學、規范、高效的應急管理制度,提高應急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四是促進了應急管理的國際化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強調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應急管理要在國際合作和經驗交流基礎上不斷提升國際化水平和影響力。加強與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的合作,共同推動應急管理的國際化發展,為全球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

中國式現代化應急管理的時代意義

一是中國式現代化應急管理突出強調全面協同、勇于擔當。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應急管理,為“五位一體”全面協調持續發展保駕護航,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在防范化解風險上勇于擔當、全力盡責,以更系統化持續完善制度的能力,更高效率多方協同治理的能力,更加科學專業應急處置的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增強發展的安全性主動權。中國式現代化應急管理將為國家的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全面夯實發展的安全底座。

二是中國式現代化應急管理突出強調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應急管理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三是中國式現代化應急管理正在創造著應急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打破了只有遵循資本主義模式才能實現現代化的神話,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中國式現代化應急管理保障著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公共安全,在自然災害頻發的情況下盡最大能力進行科學的有效的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在防范處置事故災難的實踐中積累經驗、提升能力、錘煉作風,將制度優勢有效地轉化為安全保障能力,逐漸發展形成符合中國發展需求、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應急管理新形態。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李金芳]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