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首頁 > 地方要聞 > 地方要聞 > 正文

一根紅繩扎出深山農村共富結

——浙江省磐安縣開展慶?!叭恕眹H婦女節系列活動

“我要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立足小家,服務大家……”在第113個“三八”國際婦女節即將來臨之際,浙江省磐安縣的380名村(社)婦女代表齊聚雙溪櫻花公園,用編織中國結的特殊方式慶祝節日。

1

在中國結編織技藝傳承活動現場,380名山妹子和婦女代表圍坐在一條條板凳前,手拿紅繩,在“土教授”的手把手現場指導下,學習中國結編織技藝?,F場的70名“土教授”來自磐安巾幗共富新匠人工坊和周邊鄉鎮,她們以“中國結編織+網絡直播帶貨”為內容,送教上門,送技進門,為農村富余勞動力打造家門口創富模式。

“中國結編織較為復雜,還要有足夠的耐心。”來自雙溪鄉梓譽村的“土教授”蔡妙光首先向“徒弟”講解了幾種簡單的常用結。蔡妙光今年61歲,是此次活動中年紀最大的“土教授”。說起“土教授”這個稱呼,她有點害羞,“其實我接觸中國結才半年時間,因為喜歡所以堅持,我很喜歡這個技藝。”

從2022年7月雙溪鄉開辦了首期磐安巾幗共富工坊新匠人培訓班后,一波又一波的中國結編織新匠人如雨后春筍,不斷成長起來。半年時間,已經培育1000余人,“土教授”20余名,其中年齡最大的80歲,最小的只有18歲。不僅如此,雙溪鄉這套“家門口創富”模式,已經成功復制到千里之外的四川丹巴、巴州、山東德州和縣內的窈川、尚湖、大盤、尖山、玉山等鄉鎮,累計帶動3萬余人。

在磐安縣婦聯主席施迎霞看來,這種“人人能做,人人能富”的家門口創富模式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磐安是純山區縣,高山阻擋了地方發展的腳步。在多次走訪和調研中,施迎霞發現,農村很大一部分留守人員為陪讀母親、沒有特殊技能的中老年婦女以及殘疾人士。她們日??哭r業增收,除了農忙時節外,每年有近10個月的空閑期,想通過來料加工來增加收入的意愿十分強烈,但苦于沒有合適的增收渠道,這成為促進共同富裕的主要障礙。

去年7月,磐安縣婦聯把握省委組織部和省婦聯的“共富工坊”建設要求,在金華市婦聯的高度重視和全程指導下,與雙溪鄉黨委一起依托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在磐安縣雙溪鄉的大學生實訓創業基地,成立了磐安縣巾幗新匠人共富工坊,開展了以“中國結編織+網絡直播帶貨”為內容,“集中教學+駐村蹲點助學”為模式的培訓班,為農村富余勞動力打造家門口創富模式。

鏗鏘玫瑰,競展芳華。如今,全縣已經建立了巾幗共富工坊50個,覆蓋全縣14個鄉鎮(街道),縣委縣政府重點加大了對工坊建設和偏遠山區的政策傾斜和激勵,促進下山移民、低收入農戶和特殊人群就業增收。來自九和鄉雙聯村的王真真邊學邊記,感受了中國結編織的魅力后,她非常想把這個項目帶回去,讓家鄉的婦女們多一項增收渠道。

“今天,我們請來了全縣236個村(社)的婦女代表,就是希望這種增收致富的好法子能讓更多的人知道。”施迎霞說,女性是偉大事業的建設者,文明風尚的倡導者,敢于追夢的奮斗者。此次活動將實現中國結編織技能縣域全覆蓋,下一步縣婦聯將持續做好跟蹤服務,讓更多山區留守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

1

磐安縣婦聯將持續開展磐安女性接續奮斗年、“紅繩為媒 山海相約”義烏·磐安山妹子中國結編織技藝傳承、三八維權周等系列活動,突出以典型引領建功立業、以技藝展示婦女風采、以建議建言推動婦女兒童和家庭事業發展、以志愿服務溫暖婦女和家庭,在線上線下持續唱響新時代婦女好聲音。

慶?;顒由?,磐安縣婦聯為全國“五好家庭”、市品牌“和姐”工作室、市“平安家庭”示范村社、最美山妹子互助隊、最美山妹子等先進集體和個人頒獎;舉行貧困婦女兒童補助資金捐贈和2023年度融商情山妹子蝶變基金捐贈儀式。(楊螢萍 羊穎穎)

[責任編輯:李金芳]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